微客的創辦人

沒有人牽的手

有些孩子的成長路上,有親人的手緊緊牽著;但也有些孩子,從小就缺少那雙領著自己回家的手。

朱貴和與沈漾漾,就是這樣走過孤單童年的孩子。因為走過,才更懂得「陪伴」的力量。

童年的漂泊:孤單卻學會堅強

朱貴和,出生於越南河內的華人家庭,卻因越南國內戰火動盪,被迫隻身逃往西貢,寄居在髒亂擁擠的貧民窟。1946年,因越南實施國籍法,年僅13歲便孤身一人前往台灣,與父母分離,成為了一名異鄉的偽孤兒。

沈漾漾,同樣因中國發生國共內戰經歷動盪。父親在戰亂中被俘而下落不明,母親逃難至香港,卻無力撫養,只能被迫將孩子送往台灣。1948年,僅4歲的她被寄養在一名老兵家中,缺乏照顧,獨立幾乎成為唯一的生存方式。

兩個孩子,兩段漂泊,卻有著同樣的際遇:一段沒有人牽著手,陪著一起長大的童年。

從飢餓與孤寂裡,長出堅韌的力量

來到台灣後,朱貴和既不懂中文,也不熟悉台灣的生活。住在孤兒學校期間,他常常餓著肚子入睡,他暗暗立下心願:「將來,我一定要每一餐都吃得飽。」於是他比別人更努力,夜裡熄燈後,仍躲進廁所繼續讀書。最後,他考上台灣大學農藝系並雙主修園藝,成為了一名大學講師。

沈漾漾,也是在自立的過程中,培養出堅韌的個性與強健的體魄。她靠著堅持與自學,不僅順利完成學業,更在往後的人生中,成為一名游泳教練和鐵人三項的選手。在一次大學營隊中,他與她相遇。相似的背景、相同的孤單,讓兩人有了深深的共鳴,也成為往後攜手一生的契機。

看見世界的孩子,就像看見當年的自己

33歲那年,朱貴和被台灣政府派任為海外農耕隊成員,遠赴印尼、沙烏地阿拉伯、巴林各國推廣農業技術。那裡的孩子們赤腳在烈日下奔跑,沒有書讀、沒有陪伴。他忽然看見了「小時候的自己」—那個孤單渴望被看見的孩子。

2004年底,朱貴和與沈漾漾參與泰國蘭塔島(Koh Lanta)南亞海嘯的國際志工行動。眼前災後無助的孩子們,那雙渴望的眼神,再次撞擊他們的心。

那一刻,他們對彼此說:「我們這一生累積的資源與經驗,不是為著自己,而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們,不必再重演我們的童年。」

於是,他們決定攜手,把「愛」跨越國界地傳遞出去。

微客的誕生:成為孩子生命中的「牽手人」

回到台灣後,他們沒有將國際志工行動只停留在一次的出發,而是帶著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們,決定把「陪伴」變成一生的承諾。

從台灣的偏鄉,到印度、尼泊爾、泰國、柬埔寨、菲律賓、馬來西亞、巴布亞紐幾內亞、中國大西北,更跨越洲際前往南美洲的祕魯,非洲的肯亞、馬達加斯加和史瓦帝尼,中北亞的蒙古國和烏茲別克,都留下了他們陪伴遠方孩子們的足跡。夫妻倆攜手用行動告訴世界:愛,不該有國界,並於2012年成立了微客公益行動協會

如今的微客在世界各地建立了103個服務據點,陪伴超過18萬名孩子,並培養3萬多位國際志工。有人陪孩子玩耍、有人輔導課業、有人用音樂帶來笑聲。因為他們相信—每一次真實的陪伴,都是孩子改變命運的契機。

延續的承諾

他們都曾是沒有被牽著手長大的孩子。也因為走過孤寂與渴望,他們才更加確信:這一生所要追求的,不是個人的成就,

而是確保世界上每一個弱勢的孩子,都能在被牽著的手中,擁有食物、遊戲、受教育和被愛的權利。

每個孩子都應享有食物、遊戲、受教育和被愛的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