尚未開放,請選擇其他服務據點

你所不知道的藏族、回族
影迷朝聖|
在人類有紀錄的歷史當中,曾經擁有領土幅員最為遼闊的國家,就要屬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國了。透過日本導演澤井信一郎和反町隆史主演的《成吉思汗:征服到地與海的盡頭》一劇中,單單只從電影的名字就可以略知鐵木真一生傳奇的故事。而在成吉思汗的征伐沙場過程裡,即使面對極盡羞辱他所派去花剌子模的使節,在戰勝之後依然保留當時蒙古草原上的慣例,就是身高不超過車輪以上者不殺,意味著保全該族孩子們的性命,但在面對黨項族所創建不到200年歷史,擁有屬於自己文字的西夏王朝,卻遭到屠城,無一人倖免,因此史學家推論,攻無不克,戰無不勝的成吉思汗在那次戰役中命喪於該地,為他一生的輝煌功業畫下了句點。而這個相傳是成吉思汗的葬身之地,就是現今微客設立於寧夏回族的服務據點。

唐朝貞觀八年,唐太宗為了西南邊境的和平穩定,於是下嫁文成公主和親吐蕃松贊干布,相傳當時文成公主辭別父母,從長安出發遠赴藏區,途經雪域高原前,一眼望去盡是與長安故里全然不同的草原景致,思鄉之情油然而生,想起了母親在她臨別時曾送了一面銅鏡,囑咐說只要望著銅鏡便能看見長安城,但想到此行乃為唐朝皇帝重託的和親大任,既然已成定局,未來就應該以吐蕃為自己新的家鄉,於是將銅鏡棄於赤岭,銅鏡隨即裂成兩半落在兩座山頭,東邊的半塊朝西,映著落日的餘暉,西邊的半塊朝東,照著初升的月光,從此青海湖畔的日月山由此而得名。日月山的由來雖然只是一段軼事,但這卻象徵著從此地之後就是進入藏區的開始,是農耕和游牧的分野,是絲綢南路的起頭,更是唐番古道的重要通道,也是現今微客設立於青海藏族的服務據點。

歷史因素|
以大興安嶺以西,崑崙山以北至長城的這一片大地,被稱為中國西北五省,地理風貌完全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亞熱帶型氣候的模樣,境內的山峰映照著河套平原翠綠的草原,處處是萬頃燦爛的青稞田,一眼看不盡的金黃油菜花、滾滾戈壁沙漠、壯麗的青藏高原與鏡面般的湖泊,各類的野生動物以及不同的民族特色,這裡是一處多麼令人嚮往的仙境,卻因為地廣人稀地處偏遠,各項的資源都遠不及沿海的城市富裕,因此讓許多的青壯年在自己的家鄉找不到工作,必須前往東部的大城市打工謀生,留下家中年邁的長輩和幼子。嚴重的留守兒童問題,一直是這裡難以解決的情形,大山中住著一群貧窮失學的孩子,為了上學,有些孩童必須花三、四個小時翻山越嶺才能抵達學校,家住更遙遠的孩子則必須寄宿在學校中,小小年紀就被迫與親人分離。

微客志工在當地的足跡
服務內容|
微客於藏族、回族的服務據點,皆以當地偏遠地區學校為主,提供藏民和回民孩童不單在課業上的協助,同時以活動的適向發展保持原有的族群文化特色,因為地處偏遠大山區域,教育資源和專業師資的嚴重缺乏,一直是藏區和回區等少數民族孩子們在後天學習上的弱勢。因此除了協助一般性的教學,微客更強化音樂、美術、體育…等藝能課程的機會,讓孩子們也能在成長學習中有不一樣的體驗,帶來全方位新的資訊刺激。
透過微客的志工服務讓當地孩童在學習上能變得更加有趣和多樣化,過程中,志工們更為少數民族孩子帶來了心靈分享的慰藉,讓大山裡的孩童能保有在快樂的環境下獲得求學的權利。
生活起居|
地理課本中提到「早穿皮襖午穿紗,晚圍火爐吃西瓜」說的就是這片溫帶大陸型氣候地區,因為降雨量隨著往西遞減,一天之中就能感受到四季的變化,服務期間因直接住在當地寄宿型的學校,走進學校周圍的小賣舖或食堂,隨時能喝到藏族或回族獨有的酸奶,這種以純正牛羊乳直接發酵後的飲品,總是能融化溫暖每個志工的胃,在休息時孩子們會拉著志工們,一起在操場跳著模擬以空中飛鷹模樣傳統的鍋莊舞。坐落於壯麗的黃土高原上,從小就生活在遼闊大山裡上的孩童,隨時都能大方地躺臥、翻滾、跳躍,絲毫不扭捏展現著少數民族的熱情。
如果夏天在翠綠的大山上,當冬季來臨的景色,就如同畫作般白茫茫的一片雪地,遠遠看去像極了在一塊抹茶蛋糕上灑滿了白色糖霜般的模樣,志工與孩子玩雪仗,一起躺下劃出雪天使的翅膀,下課之後,我們會牽著孩子的手,陪他們向著遠方的家裡走去,送他們回家的一路上,伴隨著的是孩子們唱著一首接著一首屬於大山的歌。

服務據點的他、她和牠
在微客眾多設立於當地的服務據點,其中有一處被稱為人間最後的天堂,就是青海玉樹的孤兒學校,校長尼瑪仁增原本是一名藏醫師,30年多年前於玉樹州藏醫院擔任院長,原本就是身為藏區貴族的他,卻在一次偶然的機緣下,走訪草原深處時發現了一群躲藏在溫泉裡獨自生活的孤兒們,這群孤兒們的雙親大多是在草原上放牧時,因爭奪草場喪命,而其中年紀最小的僅僅只有3歲的年紀,最大的孩子也只不過15歲而已,從那天開始他放棄了在醫院工作的崇高地位和舒適環境,將這群孤兒們接下山,開辦了藏醫孤兒院,那一年他才27歲,等待他的只有重重困難。
當時一無師資、二缺校舍、三無經驗、四無資金,他必須從零開始。他借用了藏醫院住院部廢棄的舊址,從三排破舊的土房中開始了他照顧孤兒們的艱難工作。從那天開始直到現在,尼瑪校長的孤兒院從原本的十幾位藏族孩子,開始在草原上流傳,於是越來越多的孤兒被送到了孤兒院的大門,2010年玉樹地震之後,孤兒院的孩子更多達500多位。孩子們所有的食衣住行,這一大筆的經費全靠他一個人四處籌集,他從沒停下奔忙的腳步,有一段時間,他為了建校舍、籌措資金、安排重病孩子的醫治,長期奔波下終於累倒,胸膜炎水腫能抽出整整一瓶,他依然為著孩子們,掛著點滴在孤兒學校裡辦公。
在孤兒的眼中,他似嚴父又像慈母,每回志工們踏進服務據點時,他總是分享著,陪伴著一個孤兒長大,就是那孤兒一輩子的家人。
預備前往藏族孤兒學校服務的微客志工們,有機會記得給尼瑪校長一個愛的擁抱吧,正如同他以愛擁抱了那群大山裡的孩子們。
據點志工需求年齡:年滿15歲以上(含),無年齡上限
